镇村传真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 首页   »    镇村传真

五沟镇:“公岗扶贫+”模式,实现就业“最后一公里”

字体: 发布时间:2020-08-13 08:23:22 稿源:

8月11日一大早,五沟镇北湖南村的保洁员周维荣和往常一样,穿上保洁服,拿着扫帚、铁锹,骑着三轮车来到自己的保洁责任区开始清扫作业。

“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让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,我也跟城里人一样上班了,也拿工资了。”周维荣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。

周维荣是北湖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,在村里的帮助下,她申请参加公益性岗位,当上了一名保洁员,一个月能拿到800元的工资补贴,基本开销有了着落。工作之余还能打理自家的几亩土地,靠着扎实勤劳的干劲,日子过得越来越好。

“我们村的公益性岗位是由贫困户或弱劳动力人员承担,既帮助增收,又破解了村庄环境差的难题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。”北湖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勇说。

贫不贫,富不富,关键看收入。要脱贫致富,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,近年来,五沟镇始终把促进贫困群众就业作为“造血式”扶贫的“先手棋”,打通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实施了“公岗扶贫+”(公益性岗位+贫困户)模式,根据贫困群众的自身特点和劳动能力,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公益性岗位,做到因事设岗、因人定岗,如道路维护员、卫生保洁员、护林员、秸秆禁烧值守员等岗位。通过“公岗扶贫+”的模式,既帮助贫困户通过获得稳定的劳动收入实现脱贫,又通过贫困户在岗工作,既美化了村庄环境,又真正实现了“扶贫”与“人居环境提升”双赢的效果。 截至目前,全镇共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830人。

“公益性岗位上岗后,贫困户最大的变化就是杜绝了他们的“等靠要”思想,激发了内心动力,一来帮助他们增收,二来也加大了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,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。”镇党委书记李永刚说道。

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同时,五沟镇积极探索就业扶贫“创新模式”,精心打造“就业扶贫新思路”,通过对全镇范围内用工需求的统计和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,充分挖掘就业岗位。根据全镇就业和用工需求,五沟镇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,提升就业人员适应各类工作岗位的能力,努力让每一位贫困群众都能有一技之长。并不断拓宽就业渠道,按照镇政府与贫困劳动力人员间双向选择的原则,积极促进稳定就业,切实保证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性,真正实现“就业一人、脱贫一户、带动一片”的效果。(孙楠楠)